書名: M型社會 中產階級消失的危機與商機

作者: 大前研一@著  劉錦秀 江裕真@譯

內容與心得:

雖然本書是由日本人大前研一,以日本為主要觀點來分析說明M型社會的現象,但是仔細觀察現今的台灣,錯!!是全世界似乎都面臨到相同的問題,過去的經濟模式已經不太能夠適用現今的社會,我們所面對的是一個全新的世代而且還可能只是個開始。

本書內容分別以政治、企業、個人討論其現象,其造成的影響以及該如何有效的因應,而以下內容筆者主要針對個人以及全文的主旨,擷取部分資訊作一簡單的介紹。

M型社會簡單的一言以蔽之就是『富者越富,貧者越貧』,以台灣為例根據薪資收入將全台分為五個階層(2005年)最有錢階層到最底層一年可存的產富分別為

一年可存 657753元

一年可存 181829元 (一年財富若能增加18萬 其實就已經是台灣有錢人囉!!)

一年可存 90494元

一年可存 39360元

一年可存 -1948元 (每年還必須向未來預借。如:借貸、助學貸款)

此資料說明了台灣的貧富差距有多麼明顯,也間接證實了大前所言M型社會似乎已經來臨了...

這兩天 突然看 yahoo 新聞看到今年2007的最新統計資料,最高組平均收入為一百零一萬五千餘元,而最低組平均年薪僅十三萬餘元,差距創歷史新高。
主計處將國內貧富差距的調查方式分為兩種,一是以家庭為單位,將全國約七百三十萬戶家計單位,按所得高低平均分為五等分,
觀察國內所得最低百分之廿家庭與最高百分之廿家庭的平均年可支配所得,作為貧富差距標準。

過去與現在的中產階級

早在20幾年以前,人們總是相信只要努力工作,經過時間的累積,薪資與財富總會隨著年資不斷的增加,都認為有一天能夠進入社會的中上階層並結束工作,迎接美好的退休生活,每個人對於未來都充滿著希望,「明天會更好」這首歌就是在那年代被寫下的,這一群人有一個共同的名稱就是所謂的『中產階級』。

20幾年後時間來到2007年的今天,失業率不斷上升,中年失業更是屢見不鮮,大學畢業生平均薪資更是低的可憐,而且更嚴重的問題是,過去人們所信仰的一切今天已不復見。剛踏入職場的社會新鮮人,大多數因為了解目前經濟不景氣,所以對於薪資雖然感到不滿,但也大多還是願意屈服於五斗米之下,進入職場後許多人認為只要一但景氣復甦,根據過去的經驗薪水應該會自然增加,但是事實上過去的這種經驗今天可能只剩下緬懷和想像了。

也就是說工作數年後會發現,薪資增加的幅度幾乎已經不再為任何事所動,最最的例子就是公務人員,公務人員薪資增加大致有兩種可能一是職等,另一是調薪,以最近幾年,我們不難發現公務人員薪資幾乎不再調升,只能靠著職等,增加其薪資,而大多的公務人員在工作約10多年後,職等往往已經無法再有所晉升,此時的薪資,極可能會一直伴隨到退休那一天,而再難有所突破,所以即便是最為人所津津樂道,羨煞旁人的公務人員,其實也一步步逐漸走入中下階層,而且多數人可能還不自知也不以為然,再加上全球化的影響原物料成本不斷增加,漲價,變相減薪,一切的一切更加速了M型社會的形成。

『只要靜靜的做,就會加薪、升遷,在現今已經完全崩塌了』大前研一說。

M型社會所出現的新現象:

1.憧憬自由之丘

所謂「憧憬自由之丘」是大前研一針對M型社會中,一特定的族群及其行為所衍伸出的名詞解釋,在M型社會當中,許多已淪為中下階層的群眾,自覺還處在過去的中產階級當中,對於自我的生活品質,要求必須有中上的水準,但卻只願意負擔中下的價格。簡言之就是「感覺中上階層,價格下流階層」的概念。例如:也許前些日子最火熱的名牌包"I am not a plastic bag"就是一個最好的實例吧!(別再排隊了!!)

2.新奢華

所謂「新奢華」是一種不同於憧憬自由之丘之現象,其特徵為「價格和感覺都中上」但其所針對的族群並非中上階層,而是中下階層。是企圖利用高品質、高質感與服務,來說服消費者雖然有點貴但是偶而使用一下又何妨。例如: Haagen Dazs與Starbucks的行銷手法似乎都屬於此。

五大消費族群:

這是大前研一針對目前日本消費族群所做的劃分,筆者認為其實也滿適用在台灣的。

1.富裕的高齡者

落在此一族群的民眾,主要指的是M型社會中的右半部分,這些人擺脫一般人的房貸、教育等等壓力,有著時間與金錢,從日北旅遊勝地『北海道』到富有水都之稱的『威尼斯』,往往都可以看見他們的身影。幸福的一群...

2.DOM(Dirty Old Man) 不良老爹

這群指的是年紀中高的男性消費族群,他們擁有中上以上的經濟能力,而且對於時尚和品牌要求頗高,也願意一擲千金購買一指名牌包或一隻鋼筆(如:趙駙馬的萬寶龍名筆)。經常到了周末就出現在各大百貨公司的紳士名牌館、高單價世界知名牌館等等的消費者,就是指這一群。(但在美國此一名詞 有著色老頭的負面意思。大概是指他們不願意接受自己已經老了吧!)

3.敗犬族

在30歲以上,擁有固定工作,而未婚的女性皆屬此區,其中有一部分成為女強人,經濟獨立,消費能力也頗驚人,可說是各大百貨公司的兵家必爭之地。不過其中大多數的女性還是屬於在中下階層,但因有固定工作也沒有孩子教育與家庭的經濟負擔,比其一般民眾需要養家活口的族群,在消費與支出都較有轉圜的空間。

4.寄生蟲

「寄生蟲」指的是沒有收入或是收入小於支出,還必須向別人伸手要錢的族群,這些人大多未婚沒有小孩以及和父母親同住,工作收入不高,但因為此族群經濟壓力小,所以在選擇性消費上,可支出的金錢也還滿充裕的。近年來台灣此類型的族群似乎正逐年成長,記得南部某大學校長在全校畢業典禮上的致詞竟說道『記得未來要好好的孝順你們父母親,因為你還會依賴他們很久』,真令人感慨、唏噓。

5.尼特族與飛特族

嗯..筆者第一次看到這兩名詞,一下子真覺得與譯思一點也連不上關係。收入少,可使用的錢也少,泛指畢業之後沒有固定收入只能靠著打工來生活的族群。

透過大前的分類,一方面企業可以針對各別的族群給予適當的需求與服務,並調整行銷的策略,對於個人而言,我們也可以隨時檢視自己在消費行為尚屬於哪一族群,可別落入倒數兩大族群喔!

如何突破中下階層,筆者認為要避免落入M型社會左半的困境有兩的方向:

一. 這方法最為直接,不斷提升自己在職場上的競爭力,讓收入成功擺脫地心引力扶搖直上,直接晉升到中高階層以上。不過這似乎不是件簡單的事,或許可以從財富增加表著手,試著先讓自己一年可存18萬,為第一首要目標吧! 加油吧!!

二. 既然無法直接突破中下階層,只好改變過去以往的習慣

筆者根據書中提出幾個滿新鮮的觀點,或許值得我們重新思考過去的價值。

執著購屋信仰其實就是標標準準的中產階級思想,當然不是說不能購屋,只是必須要衡量自己是否還處於中產階級否則可能一輩子都會背負著巨額房貸。

「租房子 + 周末度假小屋」

此一想法筆者認為真的是非常的有趣,近年來台北市房價一路飆高且居高不下,動輒一坪上百萬的建案,近年更是如雨後春筍,而一般民眾對於購屋都有一項重要的考量,就是必須符合上班通勤,根據調查民眾能夠接受的上班通勤時間,最多為一個半小時(日本為例),超過這時間大多無法接受,所以民眾通常會以公司地點為核心來向外購屋,所以以台北為例,因此一般人只能選擇在市區或住宅區來選屋,而就連台大教授級如此高所得之階層,要在台大那附近購買一間30-40坪以上房屋都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更何況一般大眾,新資可能只有三四萬不等,更是天方夜譚。

其實我們可以打破非要這樣購屋的習慣,首先針對工作的需求在公司附近根據自己的能力,承租符合自己收入等級的房屋,一方面通勤時間容易掌握,也不用一下子就開始背負巨額的房貸壓力。有效理財加上努力工作,順利的話10多年後應可累積一筆小財富,再利用這筆小財富到郊區或更遠的地方購買房屋(當成度假小屋),房價比起台北,當然容易負擔許多,而且相同的價格也可購買到較高級的房屋,宜蘭或許值得我們持續來觀察,所以簡言之就是,上班日就到市區租屋工作,周末就到郊區度假,等到退休後還可以馬上遠離城市的喧囂,搬到度假小屋享受退休生活。

這其實讓我想到目前第一家庭的陳公主與趙駙馬,以他們的經濟條件應該有能力購屋但是他們還是先選擇以租屋方式生活(雖然最近好像又要搬出去了..真是一個奇怪的家庭@@)。

「買車或租車」

買車如同購屋,也是過去中產階級必備的條件,但是該如何購車其實有另一個思考的模式。傳統中產階級,一生當中往往會購買超過一輛車,許多人剛踏入社會後,習慣先買一輛中古車,經過多年後有了積蓄後就再換一輛符合自己身分的車,這是過去再不過平常的事了,而在此大前提供另一種方式給中下階層群眾另一種選擇。

其實根據現實我們會發現一般上班族,其實開車大部分的時間都在市區或市區周圍駕駛,偶而才會有機會到較遠的各地,所以我們其實可以先不急著購車或是先購買省油又較便宜的小車(ex: smart),有需要到外地時再根據自己能力來租車,一方面環保、又經濟、也不用太擔心油價,同時也沒有車貸的壓力,可把省下來淂錢去作更有意義的事。

呼~ 這一段真是不容易解釋清楚,在此只是簡單介紹其概念,本書中有更詳細的說明與規畫... 在此不再贅述。

未來隨著M型社會發展,生活模式的改變,勢必會更加的明顯,貧富差距也會持續擴大,透過本書讓我們個人對於未來有一個心理準備,我們應該了解潮流進而改變自我,而不只是了解與接受自己屬於M型社會哪一邊。了解、檢討、突破,相信這才是本書要給讀者的啟示吧!! Aware , Accept and Adjust..

sclin by 淳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clin03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